当前位置:首页>2016新版>政务信息>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本市2017年1-3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时间:2017.11.06

  今年以来,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疏解与提升并重、生态与发展共赢、当前与长远兼顾,奋发努力、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前三季度经济社会发展稳的格局更加巩固、进的动力持续增强、好的成效不断显现,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特点。

  一、首都经济在结构深度调整中保持中高速增长

  经济发展质量更好。首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质量优势进一步增强。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高于年初预期目标,经济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6.9%的区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2%,超过经济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243.2亿元、增长6.1%,高于上半年0.4个百分点。市属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7亿元、增长36.7%。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保持在1.49%的较低水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物价水平保持稳定。

  需求支撑结构更优。消费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消费主导型经济特征更加明显,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70%。前三季度市场总消费额1.72万亿元、增长8.6%,其中服务性消费8975.7亿元、增长11.7%、占总消费比重52.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8174.9亿元、增长5.4%,高于去年同期0.6个百分点。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93.7亿元、增长5%,在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持续下降的同时,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6.9%、连续2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工业投资增长15.5%、水电气热等城市运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投资补短板、增后劲功能进一步提升。

  优势产业发展更强。坚持去粗取精、精益求精,坚决舍弃“白菜帮”,专心发展“白菜心”。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16.7%和14.4%。服务业占比达到82%,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以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保持稳定增长,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到53.2%,成为首都经济重要支撑。与此同时,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动能不断壮大,互联网教育、互联网视听等文化科技融合加速形成,1-8月中关村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增长15%。

  二、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疏解整治促提升”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年初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疏整促专项行动,前三季度专项行动整体进度达到95%以上,占道经营、群租房治理等11项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拆除违法建设4673万平方米、是去年同期的3倍。坚持疏解与提升并重,3200公顷拆后土地“留白增绿”实现落点落图,建设提升1113个便民商业网点、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加快补齐便民设施短板。同时,积极推进疏整促专项行动向背街小巷和农村地区延伸,切实改善群众身边的环境质量,努力建设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人文美的幸福家园。

  北京新的“两翼”渐次展开。城市副中心是城市新节点所在,各项工作正“举全市之力”扎实推进,一季度从23个市级部门抽调115名干部组成“工作专班”进驻通州,形成了市区合力推进副中心建设的良好态势,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城市设计方案,城市副中心255项重大工程在施145项、完工20项。坚持把雄安新区建设当作自己分内事来抓,与河北签署共同推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从雄安新区最迫切的需求入手,确定了公共服务先期支持重点项目,启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筹备工作,切实提高新区对非首都功能和人口转移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协同发展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近期目标的时间节点,我们持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推动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实施,努力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力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构筑“一小时通勤圈”,涉及北京的国家高速铁路网全部开工,京昆、京台高速先后通车。围绕生态治理,深化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实施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建设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全面完成122万亩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林分改造任务。在产业合作方面,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快编制,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新增注册企业234家,曹妃甸示范区累计签约北京项目129项,张承生态功能区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2个数据中心投入运营。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强有力牵引作用,相关筹办工作加紧推进,国家速滑馆已开工建设,北京奥运村项目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

  三、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齐头并进

  聚焦“三城一区”主平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是北京实现更好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围绕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215项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任务及重点项目全面启动,“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提速。中关村科学城抓“聚焦”,进一步深化原始创新策源地作用,相继成立了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中科大北京研究院等新兴研发机构,加快编制中关村科学城规划,扎实推进中关村大街存量空间改造提升工程。怀柔科学城抓“突破”,取得了多项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进展,全球首个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已启动建设,材料基因组等5个交叉研究平台也全部开工。未来科学城抓“搞活”,不断深化“打开院墙搞科研”的机制,累计建成40个高水平研发平台,中国电信大数据研发中心等一批央企项目落地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抓“转化”,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制造等20个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全面启动。

  聚焦首都文化繁荣发展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首都文化在国家文化建设中具有指向性、引领性,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围绕集中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我市正式成立了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并发布实施43项重点任务清单。统筹推进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不断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是全国文化中心在产业领域的集中体现,文化与科技、信息、金融、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愈发明显,文化创意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突破14%,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已形成良性集聚态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集聚文化产业园区(基地)50余个。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上月刚结束的第二十届北京文博会,不完全统计,协议额970多亿元,其中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文化走出去项目138亿元、占14%。

  聚焦深入实施“双创”战略增强创新转化带动能力。在科技体制方面大胆突破,积极先行先试,塑造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目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实现由过去的跟跑、学习向领跑、带队转变,示范区与全国60多个地区(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境外地区合作共建园区(基地)15个,中关村企业在境内京外设置分支机构近1.1万家,四分之三的营业收入在京外实现。首都“双创”持续引领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增至20家,占全国的六分之一。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达400余家,在全国遥遥领先。32家企业入选2017年互联网企业100强、居全国首位,普强信息和声智科技等25家企业入选人工智能创新公司50强,1-3季度全市技术交易额2844.6亿元、增长19%,7成以上在外埠转化。

  四、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持续深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在“加大”。认真落实国家“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前三季度安置煤炭“去产能”企业职工163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96.8%。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不断“放大招”,着力加快落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方案,全部取消了本市自行设立的涉企收费项目,今年以来“营改增”新增减税260.1亿元,中小企业受益明显。

  重点领域改革在“深入”。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我市聚焦投资、贸易、生产经营、人才发展、法治等重点领域,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推出了26项改革任务136条具体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羁绊”,“真正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在“放管服”方面,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比例达到52%,年底前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积极开展“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企业登记注册时间缩短至2到4个工作日。在国资国企改革方面,出台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施方案,市属一级企业全部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本市获批成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首批示范城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全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统一实施阳光采购,医药费用增长不足2%,增幅为2000年以来最低,药品阳光采购累计节省药品费用14.7亿元、药价平均降幅超过8%。

  全面开放格局在“提速”。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全面推进,2015年以来北京立足于发展优势,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至今141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任务完成91%,并形成了58项全国首创或具有全国最优效果的开放创新举措,今年又推出了新一轮试点措施任务清单,首批12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园区加快建设,海外院士专家北京工作站、外籍人才担任新型科研机构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等一批改革试点率先落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双向开放特征更加明显,1-3季度实际利用外资123.2亿美元、居全国第三,其中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占比达9成以上,北京地区实现进出口1.6万亿元、增长1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双自主”企业出口竞争力增强,1-3季度占全市出口比重达19.5%。

  五、民生工作更加注重群众获得感

  大气污染治理任务深入落实。今年是国家“大气十条”和我市2013-2017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我们聚焦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四大重点领域铁腕治霾,截至9月底淘汰老旧机动车37.5万辆、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纯电动汽车累计达到15.7万辆、规模全国第一,燃煤锅炉改造4543蒸吨、为全年目标的1.14倍,立案处罚固定污染源环境违法行为3833起、增长84.7%。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本市PM2.5平均浓度连续7个月创历史同期最低。

  交通拥堵治理紧抓不懈。坚持公交优先战略,聚焦“建、管、服”,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建设及交通秩序整治,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1-3季度燕房线、西郊线、S1线部分区段已开始调试,亦庄新城T1线开工建设,城市副中心线、怀柔-密云线等市郊铁路启动建设,年底前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超过600公里。针对共享单车无序发展问题,出台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在城六区和通州施划自行车停放区7515个,可停放自行车超过20万辆,加速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

  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提升。让森林走进城市,截至9月底新增造林面积12.3万亩、新增绿地431公顷。丰台餐厨垃圾处理厂试运行,通州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中心、阿苏卫生活垃圾焚烧厂分别完成工程量的70%、78%。针对水环境治理,出台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河长增加到5900余名。28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整体形象进度达到52%,141条段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全部开工建设、70条段完工。

  群众关心事身边事着力解决。在教育方面,制定《北京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65所。在养老方面,截至去年底,我市常住老年人口已达到全市人口的16%,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市持续加大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养老产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发展,养老驿站已投入运营178家。在住房保障方面,加快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进度,1-3季度保障房新开工6万套、竣工8.7万套,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2倍和1.45倍,棚户区改造4万户、完成全年任务的1.13倍。

  下一步,我们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持续提高首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