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6新版>政务信息>政策法规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发布

时间:2016.11.30

    2016年8月30日,市政府第12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按照会议意见修改完善后,于10月14日正式印发。

  《规划》定位为统筹解决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各领域较为突出的基础性、共性问题的综合性规划。《规划》内容覆盖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体育、民政等多个社会发展领域,谋划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全局性重大改革、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规划》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切实发挥统筹作用,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各项工作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战略任务。

  《规划》的核心理念是“保障基本、均衡发展、共建共享”。《规划》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保基本、兜底线”的政府职能,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要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的获得感,又要引导合理预期。《规划》更加强调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对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支撑作用,更加注重共建共享,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实现人人享有、公平享有。

  《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十三五”末期,首都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更加规范完善,服务供给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提升,供给方式更加多元。

  《规划》在任务安排上,把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全篇,提出四大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优化调整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布局。

  妥善处理好疏解、提升、承接、辐射之间的关系,通过服务资源布局调整,构建功能清晰、覆盖城乡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支撑区域功能布局调整,引导人口合理分布。

  本《规划》的一大特色,就是紧扣规划纲要和城总规,按照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来安排不同区域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重点,为强化首都核心功能、统筹区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具体来说,对城六区、城六区以外的平原区、山区以及城市副中心,《规划》都结合其功能定位,各有侧重地对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作出了安排。

  对于城六区,要坚持疏解与优化提升并重,将城六区部分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在更大区域布局,着力提升老城区平房区、老旧小区和城乡结合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使城六区更加舒适宜居。对于城六区以外的平原地区,要坚持承接与提升并重,积极承接好城六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职住平衡。例如,“十三五”期间要推动一些大医院向平原区疏解,计划建设北大第一医院南区、武警总医院房山院区、同仁医院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院区、友谊医院顺义院区等,实现平原地区每个新城均配置优质三级医院资源。对于山区,要坚持聚焦重点与覆盖基层并重,重点提升山区新城公共服务水平,加快优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覆盖。义务教育阶段,会继续新增一批与城六区优质资源深度合作的中小学校;基本医疗方面,在“十二五”区域医疗中心全面建成的基础上,推进区中医、妇幼等专科医院建设。对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要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承载能力,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此外,《规划》还提出要积极推动京津冀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二是构建牢固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规划》针对社会发展不同领域的特点,提出要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进一步加大服务资源供给,精准补短板,提升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效益。一是提升就业服务能力。主动适应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强精细化就业服务和管理,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二是筑牢社会保障网底。统筹社会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和福利制度,提升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市第三儿童福利院、市级救灾捐赠物资储备库及分库等重大项目。三是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点是积极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及后续行动,根据城市区域功能调整和人口分布变化,差异化增加小学、初中学位,大幅增加优质高中学位。加快充实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多种方式增加幼儿园、中小学教师配备。四是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全面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强化居民健康管理,不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不低于3人。切实保障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重点新增妇产、儿科医疗资源,各区都要配备一所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妇幼保健院。五是建设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实现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全覆盖,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深入推进医养结合,鼓励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诊疗等服务,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六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推进集文化休闲、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为一体的街道(乡镇)文体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深入开展全民健身,以筹办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

  三是增强便民利民服务能力。

  《规划》提出,通过加强社区建设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好社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让居民生活更便捷。一是强化社区服务功能。以社区为单元,整合服务功能,推进公共事务下沉,搭建直接服务群众的一站式社区综合性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重点培育多元化的社区服务主体,如专业服务商、社会组织、志愿者、专业社工等,重点在激发社区活力,不断增强社区服务居民的能力。二是提升信息化水平。开展“互联网+公共服务”,加强公共服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整合数据资源,推动信息共享,加强社区智能服务平台建设,让服务更智慧,生活更便利。

  四是推进全社会共建共享。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通过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吸引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创新供给模式,拓宽供给渠道,提高供给质量,促进消费升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创新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继续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和规模,完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准入机制,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二是保障群众公平享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立与发展阶段和北京特点相适应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研究编制本市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同时,继续深入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改革。三是鼓励志愿服务和慈善。建立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长效保障机制,力争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达到20%以上。鼓励社会各界开展慈善活动,完善社会捐助体系,完善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机制。通过志愿服务和慈善,集聚社会正能量,共同创造美好生活。